【欧洲时报】一国之健康,一域之健康,富国之健康,在疫情肆虐全球、健康命运相连、人类荣辱与共的背景下,都只能称之为“小健康”。在新冠疫情发生一年半之际,在全球范围内,控制、救治、接种疫苗等重要指标显示出严重的不平衡;正是在这一忧患深重的背景下,5月21日召开的全球健康峰会呼唤地球村“大健康”行动与大国担当。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表示,随着新冠疫情在南亚、东南亚、美洲和非洲扩散,该组织估计这场大流行病在第二年将比第一年更加致命。目前新冠病毒已经造成超过330万人丧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警告:“再不采取紧急行动,许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不得不等到2022年底或更晚才能控制疫情,这不仅对这些国家,而且对全世界来说都太晚了。”
“为贫困国家提供疫苗全球机制”(Covax)指出,最富裕国家的三分之一人口已接种至少第一针疫苗,而贫困国家的接种率只有0.3%。
富国与穷国“免疫鸿沟”的百倍差距,触目惊心,世界抗疫已不能再在“偏安”中拖延。
这次由G20轮值主席国意大利和欧盟共同倡导举办的全球健康峰会,虽已“迟到”,但对世界仍然至关重要。峰会得到了美、中、欧三大经济体以及G20国家的共同支持。美国总统拜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欧盟大国首脑,均以视频形式出席峰会并讲话,并对未来力挺全球抗疫做出实质性承诺。G20成员国、世卫组织、新冠疫苗生产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都承诺携手加快为贫困国家接种疫苗,以尽快遏制病毒大流行,尽早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这些正面信号,对未来“重疫区”与发展中国家走出危机,不啻是一剂强心针;对实现全球“大健康”新环境释放出重大利好。
在峰会上,欧盟宣布到今年年底,将再向贫困国家提供1亿剂疫苗;美国将捐8000万剂疫苗(其中6000万剂是阿斯利康疫苗);中国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峰会发表的《罗马宣言》是“开创性和历史性的”,二十国集团国家都承诺遵守宣言中提到的多边主义等基本原则。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峰会后表示,对各方在此次峰会上做出承诺的诚意和力度表示满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的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讲话,引起全球舆论聚焦。
习近平在峰会上宣布,一年多以来,中国已向80多个发展中国家援助疫苗,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向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非建立了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工。中国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的承诺掷地有声,行动惠及世界。一年多来,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均能兑现或在落实之中,有目共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抗疫的人道主义情怀,一以贯之。
与去年五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中国支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一脉相承,此次习近平在讲话中不但支持美方提出的“疫苗专利豁免”倡议,并做出多项实质性的重要承诺。
习近平在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已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中国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作出决定。”以上承诺,既有真金白银的救急援助,也有”授人以渔“的技术扶持,充分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中唯一一方净土,在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铸就坚实抗新冠堤坝的同时,仍怀兼济天下的决心与诚意,再度凸显中国在践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行动上的大国担当。
我们期待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世界各国、东西方能真正携起手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摒弃冷战思维,放弃“疫苗民族主义”与“疫苗政治化”,以尊重生命为至高诉求,以人类健康福祉为唯一抗疫价值判断保准,为矫正一年来世界抗疫的跑偏,团结一致,携手合作,以大国担当和治理智慧与勇气,让世界早日走出疫情阴霾,重建大健康的明天。